Untitled
 
     
  文字說明點圖放大  
台東縣政府社會處
本院交通路線圖
Kloster Ingenbohl
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
登入管理專區
裝飾圖
 
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創會歷史
●以上檔案請下載至個人電腦後執行播放,請耐心等候
 
  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建立時,不但適逢政治動盪不安的時代,且歐洲工業國家社會也陷入困境。 這困境
催迫一位出生於瑞士格勞賓登縣明斯特爾村的年輕會士—戴道濟神父OFM CAP,他已勇敢及傑出的方法去面
對。他認為教育及照顧窮人是當時刻不容緩的事並開始致力於此事直到付出最後的力量。 雖然他沒有做危害
國家的事,可是在1981年正月18日,阿爾高的急進黨政府下令把他逮捕。他逃往法國的亞爾薩斯,
在那裡他的社會觀念有了更具體的進展。
  幾個月後,他回到瑞士。在阿朵夫鎮創立了一個從事教育的修女會,曾被他派遣到國外接受訓練的第一
批三位望會生按照他的計劃在孟靜恩創立了一座女子學校。在1845年的3月,從梅根村來的二十歲的謝
樂佳林小姐加入了這個團體,這個小團體迅速的成長,不久就創立了許多小學。 同年戴道濟神父被委任為
庫爾市(格勞賓登縣首都)主教座堂的本堂神父,不久,他成為一位受重視的牧靈者:名佈道家和社會工作
使徒。為那無法形容的貧困百姓,他一面把他名的,屬於他本堂的天主教會小學成為政府立案的學校;一面
將家庭工業引進老百姓的家中如:紡織、刺繡、手工藝。那時政府對病人、老人及貧困的人照顧不夠。
1850年,戴道濟神父在庫爾開辦了他的第一座醫院,1852年命令擔任小學教師的謝樂瑪利德蘭修女負責
那座醫院,同年,戴道濟神父到羅馬,為他所創立的修會求得教宗庇護第九世的核准。為獲得在庫爾興建聖
十字架醫院急須的基金,他在回程中募款。 庫爾的政府反對附屬的初學院成為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的母院。
所以,1855年戴道濟神父在瑞士中部位於湖邊的英根柏村莊的山崗上購得一農場。
修女們以依靠天主的心非常窮困地搬到她們的新家,這是一座廢墟,缺乏所有的一切。1865年,
在孟慶恩鎮從事教育的修女們及在英柏根的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因為主教的命令被宣佈為二個獨立自治的
修會之後,瑪利德蘭修女一八五七年在英根柏被選為總會長。1865年2月25日,為聖十字架慈愛修女
會是一個很不幸的日子,戴道濟神父在忙碌工作中突然去世,這位四十歲的瑪利德蘭修女雖然知道會祖因工廠
倒閉而留下龐大的債務,但她還是決定接受此遺產。戴神父當時所做的社會工作是歐洲國家一百年後才實現的,
他也是那時代在整個歐洲很有名的一位社會改革者,他雖然受許多人的欽佩,但為他的計劃沒有得到必要的
支持,瑪利德蘭修女與他一同工作時也感到很大的挑戰。戴道濟神父死後,瑪利德蘭修女決定接受他的債務,
因為她愛他而且他不願意他的理想受到玷汙,他得到修女們的協助把那龐大的債務還清。瑪利德蘭修女有清晰
的判斷能力,不為自己著想及突出的正義和幽默感,她用她那卓越的領導能力幫助別人有信心從事他們的工作;
他從未與世隔絕,她對人們的真愛。不只是在修院的圍牆內更伸展到社會的各個角落。1888年,在修女的名
冊上有1596位修女,397個會院分佈於瑞士,波西米亞,奧地利中部,南斯拉夫,奧地利中南部以及捷克
中部等省會中。瑪利德蘭修女士事後本惠仍迅速成長及擴大發展,新的會院也成立於中歐、東歐、印度、美國、
中國大陸及台灣,最近三十年也在巴西、蒲隆地、烏干達、及蘇俄成立。但自從五十年以來,西歐地方入會的人
數卻持續下降。當代歷史所發生的事件也影響本會的發展。比方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波西米亞省會的修女們
被驅逐出境後,在西德拜恩洲成立省會。曾在中國大陸東北傳教的修女們被驅逐後,來到台灣重新開始。共產地
區的捷克吉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省會在一九八九年以前也很難與總會取得聯繫。克羅埃西亞的修女們有時遭遇到
戰爭;在非洲布倫地的修女們也是。最後一批的修女在一九九六年回到瑞士。歐洲西邊的省會受到社會及教會的
變遷和普遍價值觀的影響很大,這也是修會聖召減少的緣故。但這反而引起人們很大的興趣去尋找充滿意義的生
活方式。在我們的會憲中,有指示此道路:「為了適應時代及環境的變遷,我們要不斷的去尋找與人們接觸的新
方案,但另一方面,我們也須有勇氣承認我們的有限性並作出決定。」
去尋找另一種形式及可能性的宗教生活是我們的責任。從1983年以來,美國省會邀請一些對本會有好
感的人來分享本會的神恩並使他們成為本會的肢體,在德國一個省會及台灣準省會也成立了一個本會在俗團體
,其他的省會及準省會近期中也在積極的準備及給她們機會成立。為了時代的需要,我們有了新的使命,有些
事業目前已轉讓給別人座或由政府繼續經營。當我們西歐的修女因聖召缺乏及修女老化的情況下必須減少事業
之際,東歐的省會開放了,他們可以自由的創業,但他們也看到了修女老化的問題。一直在成長的印度省會也
常有以下的挑戰,就是他們必須常為在迫切需要的人民中服務。一個新的希望是烏干達已成立了興盛的院會。
我們會祖的精神及榜樣永不會喪失,即使所需不同及在完全迴異的環境下,仍然指示我們正確的方向,為我們
開啟新慈善事業的道路。戴道濟神父從前令人吃驚的認知:「時代的需要是天主的聖意」為我們的修會來說將
永遠是我們的格言。台東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在台簡史沿革:本會成立於1865年,會祖是戴道濟神父及瑪利德
蘭修女。兩位都是瑞士人。戴道濟神父是一位活力充沛,積極關懷貧困者的人,也非常重視青年教育,身為教
育家的戴道濟神父。注意到當時瑞士醫療及學校教育狀況窘迫,政府所辦的學校人員素質低落,醫院醫療設備
貧瘠。社會經濟蕭條,工作難求,人民生活更加貧困。於是決心創立修女會來挽救此危機。戴道濟神父的格言
是「時代的需要是天主的聖意」到如今我們還是以此格言從事我們的工作。當時本會發展迅速,很快就伸展到
許多國家。分佈歐洲、美洲、亞洲及非洲。1927年已有修女到大陸東北省(齊齊哈爾)傳教。有的修女到
中學教書、有的當傳教師、有的當護士。經過二十年的工作成果良好,但不幸二十年後因共產黨的統治之下,
修女們被驅逐,她們已沉重的心離開大陸。但不久,就在1955年5月5日,四位去過大陸的修女們來到台
灣台東馬蘭與白冷會的神父一起傳播天主的喜訊。這四位修女就是:費玉範修女(Sr.Benigna Faessler)
奧地利人 徐芝柏修女(Sr.Lima Sulzbacher)奧地利人 孟淑貞修女(Sr.Moderata Zwicker)瑞士人
孟蘊范修女(Sr.Blandina Zwicker)瑞士人
  五十年前的台東,人民生活非常落後貧困。當時台東居民大部份務農,物資匱乏只能住茅草屋或鐵皮屋,
沒有大樓。每當颱風來臨時總是把這些不堅固的建築吹垮,包括簡陋的修院。早期交通非常的不方便,只能以
牛車、三輪車或腳踏車代步。出遠門時最奢侈豪華的交通工具也只有台灣的蒸氣火車及公共汽車,修女們不畏
艱辛,放棄先進文明的生活由歐洲遠渡重洋無怨無悔的為落後、生活水準普遍低落的當地民眾服務,彌補了當
時醫療不足,秉持著宗教精神服務弱勢族群。
 
 
 
 
財團法人台東縣天主教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附設天主教私立聖十字架療養院
地址:台東縣關山鎮中正路55號 電話:089-811073 傳真:089-810112
劃撥帳號:06649479  戶名:天主教私立聖十字架療養院  建議 IE5.0 以上 1024*768